发烧了怎么办? 快消息
我们平常说得发烧,就是医学术语发热。在最近几年,这个名词大家再熟悉不过了。
(资料图片)
现在正值冬季,也是容易发生发热的季节。
其实发热是一个症状,不是一个疾病。
简单地说,就是体温高于正常值,叫做发热。正常人的体温范围36°C~37.2°C之间。
测量体温常用的办法有腋下温度计、口腔温度计,还有现在盛行的电子温度计等。
如果以口腔温度为标准,发热可以分为:
低热:37.3~38℃;
中度发热:38.1~39℃;
高热:39.1~41℃;
超高热:41℃以上。
正常情况下,机体有调节体温的中枢神经系统,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。体内有产热的功能,也有散热的功能,两者处于平衡状态,维持人体的正常体温。如果这种平衡打乱了,产热大于散热,那么机体的温度就升高了,升高后,测量体温就高于正常,这个时候我们就说是发烧了,或者是发热了。
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机体调节体温的功能失调了呢?
一般来说,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,导致发热。
正常情况下,不同的个体、不同的时间、不同的季节和外部环境,体温会有一些波动,但是大部分都在正常值的范围。比如在一天内,下午的体温比早上稍高,运动后、剧烈的劳动后、进食后,体温也会稍微高一点。老年人因为基础代谢率下降,可能会比年轻人体温低一点。
我们说了,发烧只是一个症状,引起发烧的疾病有哪些呢?
各种感染,如病毒感染、细菌感染、立克次氏体感染、衣原体感染等,都可能会引起发热。
还有疾病,如血液病、风湿病、腹膜炎、胆囊炎、胰腺炎、肺炎、支气管炎、扁桃腺炎、尿路感染、妇科感染性疾病、各种肿瘤等,都有可能引起发热。
如果发热持续不退,或反复发热,一定要到医院看看,不能拖延,找到病因,积极治疗。否则持续的高热可能会导致高热惊厥发生,或其他严重的后果。
总之,发热是个信号,是个症状,需要查找原因,查找病因,需要重视,不敢忽视。
发热了怎么办呢?
降温,维持体温正常。如果体温小于39度,可以观察,多喝水,观察体温变化,了解发热的特点,以免影响判断。如果患者感到难受难耐,则适度降温,不能过猛,要尽可能维持水、电解质平衡。或用物理降温,如酒精擦浴、冰袋等应用。但是退热不当,也会引起不良反应,如热量流失过快,会引起寒战、大汗、虚脱、甚至休克、低体温状态。如果大量服用退烧药,还可能引起肝功能不全、肾功能不全、胃肠道出血等副作用。如果体温大于39度,或持续时间过长,会引起过度的免疫反应,引起体内酸碱平衡紊乱、心脑缺氧,多系统损伤,甚至神志意识改变,如头疼、头晕、意识模糊、高热癫痫等发生。这个时候,需要积极降温,并补液,加强散热,并维持水电酸碱平衡。如果体温大于40度,则可能会损伤脑组织,或发生感染性休克可能。这个时候也需要积极降温处理,一般是药物退热、物理降温,联合补液等措施,以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。一般来说,发热不会单独存在,常常有伴随症状,比如伴随尿频尿急尿痛,可能患有泌尿系感染。比如伴有咳嗽、咳脓痰、气紧等,可能患有支气管炎或肺炎等。比如伴有咽干、嗓子疼痛、流鼻涕、打喷嚏等,可能患有咽炎、扁桃腺炎、或上呼吸道感染、流感等。如果伴有四肢关节疼痛,可能患有风湿热等。总之,发热不是简单的一个症状,引起发热的病因很多。如果确实发热了,不要硬抗,及时就医,完善相关检查,获得积极治疗,以免延误病情,导致不良后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