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搜索 搜索
当前位置:商业资讯 > 正文

写读后感 西游记_西游记写作背景简介-天天播资讯

2023-05-06 00:48:03 互联网

1、吴承恩生平简介吴承恩,生于1499年(明弘治8年),逝世于1582年(明万历10年),活了81岁。

2、字汝忠,号射阳山人,淮安府山阳县(今江苏淮安)人。


【资料图】

3、我国明代著名小说家,他所创作的《西游记》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。

4、吴承恩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吏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,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,奉行常乐哲学,为他取名承恩,字汝忠,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,上承皇恩,下泽黎民,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。

5、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,一目十行,过目成诵。

6、少年时,就已名冠乡里,他除好学外,特别喜欢搜奇猎怪,爱看神仙鬼怪,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。

7、如《百怪录》、《酉阳杂俎》之类的小说野史,这类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,让他养成了搜奇猎怪的嗜好,这对他创作《西游记》有着重大的影响。

8、步入青年时代的吴承恩是狂放不羁、轻世傲物的年青人。

9、社会地位的低下,贫穷困苦的处境,使这位大才子狂放不羁,招来了纷至沓来的笑声,被人交口称誉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。

10、吴承恩约二十岁时,与同乡一位姓叶的姑娘结婚,婚后感情甚笃。

11、吴承恩虽然狂放不羁,但他品行端正 ,忠于自己的妻室。

12、嘉靖十年,吴承恩在府学岁考和科考中获得了优异成绩,取得了科举生员的资格,与朋友结伴去南京应乡试。

13、然而才华不如他的同伴考取了,他这位誉满乡里的才子竟名落孙山。

14、第二年春天,他的父亲怀着遗憾去世了。

15、接受初次失败的教训,吴承恩在以后三年内,专心致意地在时文上下了一番苦功,在嘉靖十三年秋的考试中却仍然没有考中。

16、吴承恩羞恨交加,这年冬天,竟病倒了。

17、两次乡试的失利,再加上父亲的去世,对吴承恩的打击是沉重的。

18、在他看来,考不取举人,愧对父母,有负先人。

19、但他并不以为自己没考取是没本事,而只是命运不济,他认为“功名富贵自有命,必须得之无乃痴?”生活困顿给吴承恩带来的压力并不小于科考的失利。

20、父亲去世以后,他需要操持全家的所有开支,但他却没有支撑门户的能力,更没有养家活口的手段。

21、家中生活来源,除了每月从学府里领回六斗米外,只能坐食父亲所留遗产了。

22、品尝了社会人生酸甜苦辣的吴承恩,开始更加清醒地、深沉地考虑社会人生的问题,并且用自己的诗文向不合理的社会进行抗争。

23、一生穷困的吴承恩,奋尽全力完成中外闻名的《西游记》后,带着悲喜交加的心情,约于万历十年离开了人世。

24、他虽然终身未能腾达,但他和他的《西游记》,在中国学史上取得了光辉而崇高的地位,永将光照千秋。

25、《西游记》的创作历程众所周知,以唐僧西天取经为主线的西游记故事在宋代就流传于民间,但很粗糙,又不连贯。

26、吴承恩一心想在前人有关著述及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写出一部完整的《西游记》。

27、此前,他听说京城国子监和南都(南京)国子监(均相当于国立最高学府)都藏有全套刻印本《永乐大典》。

28、其中收录有元末明初的话本《西游记》和元代杂剧《唐三藏西天取经》等几种不同版本。

29、这些都是创作《西游记》前亟需阅读和参考的,可是一般人根本无法读到。

30、他寻思再三,借了盘缠,带上好友沈伯生(已高中进士,后升任南都国子监祭酒)写的几封信,赶到南京,在顾楼街文友朱祠曹家住下。

31、先后持沈的介绍信件找了几位官场上的朋友,可是他们(包括国子监内一位官员)都表示:国子监规制严格,无法借出《永乐大典》中有关收录《西游记》版本的零本。

32、无奈之下,只有花钱请国子监里读书的太学生们抄录了。

33、而且这还多亏得到国子监里那位沈伯生友人的关照。

34、吴承恩借宿的朱祠曹家距离国子监所在地的成贤街还有几里路。

35、吴承恩每天下午就赶到国子监大门外耐心等候,拿到抄录好的书稿如获至宝,惟恐失落了一页。

36、回住处就翻阅潜心研究。

37、抄书稿的费用都是朱祠曹垫付的。

38、因为吴承恩乃是山阳一饱学寒士, 根本拿不出那笔钱。

39、这次历时月余的南京之行,对于吴承恩创作《西游记》至关重要。

40、他在自己的一篇文章里称“南都之行”是“觅宝而得宝”。

41、南京人文荟萃,书肆很多,也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
42、做了多年充分准备和资料积累后,吴承恩于71岁那年才动笔创作。

43、呕心沥血惨淡经营,历时7年左右才完成了这部堪称世界文学瑰宝的《西游记》。
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