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独家】买辆放心车 得把好三道关 别把事故车买回家
不少人在网上寻找二手车车源。然而,车况难测和交易风险常让人上当受骗。有读者向本报反映,自己花三万多元买了一辆二手车,而后却被鉴定为事故车,而当他找对方协商时,对方却“翻脸不认人”。要把好平台、合同和验车三道关,才能买到放心车。
遭遇 “拼缝儿”拼出事故车
(资料图片)
谈起自己购买二手车的经历,市民黄先生表现得非常气愤。尽管当初自己也听周围人说,买二手车风险多,但他怎么也想不到这风险还真让自己给碰上了。
三个月前,黄先生琢磨着购买一辆二手车。他在几个二手车平台上做了功课,而后选择了优选商家——“买台放心车”二手车。
“价格合适,还是正规入驻商家,有‘三非’(非事故、非火烧、非水泡)承诺、有责退换承诺。”黄先生说,一番沟通后,他与对方约定去看车,并于1月15日通过微信向接待他的人交了5000元押金,第二天签订合同又将尾款26000元通过支付宝转给了另一个人账户。
黄先生出于对平台和商家的信任,实地看车时,对方讲解车况承诺无事故,他便很快签了合同。
签合同时,对方表示行驶证会过几天邮寄给他。而他当时签合同的甲方并不是“买台放心车”商家注册的北京潞宝汽车服务有限公司,而是“潍城区南关爱车人二手车信息咨询服务中心”。“当时啥都不懂,他们就说是自己的车,所以没有多想。”
转折出现在他收到商家寄来的车辆证件时。
“竟然发现车辆过户了四五次,且使用性质是营转非。”黄先生说,当时购买车辆时,商家说这辆车是个人一手车。“如果知道是营转非车辆,我怎么会买?”然而,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。紧接着,黄先生为了更详细地了解车况,联系了第三方检测软件“查博士”,而后车辆检测结论为“事故车”。
在黄先生出示的检测截图中显示,“检测该车备胎槽(行李箱底板)、后围板、左后纵梁、右后纵梁、左前纵梁,发现存在焊接、烧焊、切割、更换、变形现象。综合判定车辆为事故车。”而后,他便开始与“买台放心车”商家沟通,商家却以签订合同的不是自己为由,拒绝协调处理此事。
“这就是二手车行业里说的‘拼缝儿’。”一名汽车行业人士表示,“拼缝儿”是指这辆车或许并非是原商家所有,原商家只是拿来在线上或实地挂出售卖,而后从中赚提成或中介费。
探访 “转让协议书”暗藏陷阱
黄先生遇到的“买台放心车”商家资质究竟如何、线下情况怎样呢?记者发现,平台展示的商家信息为该店“开店11个月”,地址位于大兴区黄村镇刘村。商家在平台备案的营业执照显示,公司名称为北京潞宝汽车服务有限公司,成立日期为2021年6月16日。
按照商家在平台展示的信息,记者到刘村打听,多位居民都表示从未听说有公司在此售卖二手车。而按照导航信息,记者最终在刘村停车场中,发现了几排未悬挂号牌的车辆,且现场环境与黄先生拍图取车的环境一致。在现场及周边,记者并未发现有明显悬挂“××二手车”“买台放心车”的店面招牌。
“国三的那个,办进京证没问题吧?”“没问题。”当天,停车场中有两名男子正与一名顾客交流。见有人前来,不一会儿又来了一名男子,他表示这里正是“买台放心车”。停车场里存放的七八十辆二手车都可以选择,各个价位都有,关键看顾客的预算如何。
在介绍车源过程中,现场人员几乎都有固定话术,“车况很好”“原版车漆”“没有事故”“跑了七八万公里”等等。但有时候,不同工作人员的说法会互相打架。比如,对于一辆售价约11万元的宝马牌二手车,最初介绍“跑了七八万公里”,但启动车辆后,才发现是“实表11万公里”。而另一辆二手车,当记者询问车辆是个人寄卖还是公司已收购的车时,一名工作人员脱口而出“寄卖”,另一人听到后则迟疑说“哦,我不知道。”
“支持检测,随便请人来测”“无事故,无火烧都给你写合同里”……现场工作人员表现得非常热情。当记者询问是与哪个公司签署合同时,对方表示是“我们公司”,而后对方又补充一句“我们公司是二手车销售公司”。而当追问公司具体名字时,对方则回了一句“叫啥名字有那么重要吗,我们给你盖上章就完了呗。”
在黄先生出示的“车辆转让协议书”中,隐藏了许多陷阱。这份“协议书”上的甲方,不仅不是北京潞宝汽车服务有限公司,而且只是手写了公司名字、身份证号、手机号码以及签订日期,并未加盖公章。此外,协议中还有一句“霸王条款”——“由于甲方受检测条件影响,不对该车辆公里数、事故、喷漆情况做任何承诺。”
追责 店名应对投诉玩“变脸”
“我觉得自己走到这一步,平台和潞宝公司都有责任。”黄先生说,不管与谁签订的合同,他最初都是在平台上看到的“买台放心车”,而且是照着商家在平台留下的地址,去看车买车的。
随着调查,记者发现平台在自身免责上,其实留了一手。在平台上,虽然“买台放心车”是优选商家,但前述多个承诺,平台均标注出是“商家承诺”,且用小字注明“以上承诺是商家承诺,与平台无关。如遇虚假信息,可向平台投诉举报”。类似平台声明“免责”的做法,在一些汽车软件上不是个例。另一款二手车软件,直接表示“仅提供车源展示,不介入车辆交易和纠纷处理”。
从发现车辆“货不对板”后,黄先生就没有停止投诉和反映,他先后向涉事平台、相关部门和消协投诉,但时至如今都因维权难、证据难等原因而陷在原地。就在几天前,平台向其反馈了处理措施,包括暂时下架展示在售车辆等。
然而,就在平台介入处理“买台放心车”商家后仅仅两天,“买台放心车”紧急更名为“京运二手车”。页面信息显示,虽然店面名称换了,但通过商家预留在平台的营业执照可以看出,备案公司依旧为北京潞宝汽车服务有限公司,且商家地址未发生改变。而这一点,在现场探访时,对方解释为“我们要重新往平台上发,车辆还没上架呢!”
警示
交易前做好“购前检测”
黄先生购买二手车遭遇的情况是否是个案?选购二手车时,应当如何尽可能避免风险?
位于东五环五方桥附近的大型汽车市场中,张师傅正在忙着用检测电脑,为一辆汽车做车况检测。他要排查的主要问题,是车辆故障和有无调表。张师傅所在的机构是检车坊机动车鉴定评估中心,目前工作团队有15人。从2015年起,检车坊就开始了二手车辆的鉴定检测评估业务。
“我们主要是在北京开展个人买卖二手车的购前检测,平均每个月会检测约150辆二手汽车。”检车坊机动车鉴定评估中心总经理王鹏介绍,从自己店面检测的二手车总体情况来看,约80%左右的车辆,最终检测的车况与卖家向消费者做出的承诺大致相符。“平均每个月,我们店会检出约5%的重大交通事故类二手车辆,比如水泡、火烧、调表、切割等。此外,排除车商所承诺的车况外,进一步检出的常规问题车,也会占到约10%。”
“找二手车车源不难,找到靠谱的二手车经纪公司相对难。”降低购买二手车的风险,王鹏建议消费者把好几道关。第一,尽量找规模大、相对知名的公司或平台;第二,购车时,最好邀约相对懂车或会修车的朋友,对车辆进行初次把关,最好能找专业权威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购前检测,这能很大几率避免风险。而在交易和签署合同时,王鹏提示当场就要注意核对交易公司资质,并在合同中明确写上排除事故、水泡、火烧等信息,尽可能避免与不熟悉的第三方签署合同,避免和个人产生钱财交易。(北京晚报记者 李松林)